墙地砖铺贴工艺:1;对墙地面的基础进行全面的检查、空鼓、拉毛、防水、上下水、地漏,对不合格的部分要处理到位,然后规方、放水平线。固定好各部位的开关、插座的位置。
2;墙、地砖要适宜室内温度,要排砖、选砖、充分的浸水后再铺贴。
3;用32.5水泥,中砂。比例:墙面1 :2.5,地面1 :3 。地砖干铺要对地面进行扫毛处理,用1:4混凝土,湿度用手攥能成团扔地上能散开为宜,铺平,将地砖试铺、背涂灰浆后依次顺序铺贴。4;阳角一律采用45度清角,墙面砖要对纹、对色、缝隙2毫米,横平竖直,砖缝要用勾缝剂填充饱满、轧实。
5;地面铺贴要墙压地,墙砖缝与地砖缝最少要两面对直。地漏与地面的坡度为1%为宜。
这是盲道,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
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
1991年北京建成国内首条盲道。2001年8月1日《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在中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但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很大帮助。
黄色凸出条纹样式的盲道犹如盲人静态的眼睛,它被铺在马路人行道上,是为了方便盲人出行而设置的。形状特殊的砖、鲜艳的黄色,利用盲人的脚感作用和盲道砖的助感原理达成。中文名盲道外文名Blind Sidewalk/tactile paving类别人行道目的帮助盲人行走分类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概述中国有盲人约500万,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占全国人口的3.8‰左右,平均每百万人口有盲人3800人。
每年新增盲人约45万,至2020年,盲人总数预计将达2000万。我国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国家,盲人的交通出行,是一项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事实上因在百姓中间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国内城市大规模的盲道建设对盲人行路并未产生极大帮助。
盲道用的砖大约有两种类型:1:直条状凸起砖,用于铺直道,直条突起指向盲道方向,也就是走的时候沿着直条突起走。每条高出地面5mm,宽度宜为0.3-0.6m,可使盲杖和脚底产生感觉,便于指引视力残疾者安全地向前直线行走。2:点状凸起砖,用于铺拐弯处。
呈圆点形,每个圆点高出地面5mm,宽度宜为0.3-0.6m,可使盲杖和脚底产生感觉,以告知视力残疾者前方路线的空间环境将出现变化 。盲道按材料分类:预制混凝土盲道砖;橡胶塑料类盲道板;其他材料(不锈钢、聚氯乙烯等)盲道型材。盲道设计要求: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注意建筑物地段的人行地道应设置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1:盲道铺设的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力残疾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2: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电线杆、拉线、树穴、窨井盖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3:行进盲道宜设在距人行道外侧围墙、花台、绿地带250~600mm处;4:行进盲道可设在距人行道内侧树穴250~600mm处;道上如无树穴,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500mm;5: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6:沿人行道和分隔带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其宽度应为300~600mm,距路缘石边宜为250~500mm。